大國糧倉根基牢固(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述評(上)
?
“收小麥高興,收豐收的小麥更高興?!苯衲辍叭摹?,山東省供銷社農業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機手李久合一直奮戰在麥收一線。
中原大地,豐收的小麥顆粒歸倉;江南水鄉,田里的中稻茁壯生長;東北沃野,秋糧作物播種完成……大江南北,糧豐農穩。廣袤田野,生機勃勃。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解決糧食安全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強調要確?!肮任锘咀越o、口糧絕對安全”的戰略底線。
1.1萬億斤、1.2萬億斤、1.3萬億斤,近年來我國糧食總產量連攀新臺階。從8億人吃不飽,到近14億人吃不完,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穩產量
總產連續多年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三大谷物自給率超過98%
“今年麥子長得好!強筋小麥畝產都在1300斤以上,比往年增產將近200斤?!弊テ鹨话呀瘘S的麥粒,河南省夏邑縣田豐家庭農場負責人李獻海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
放眼全國,2835億斤的夏糧總產量讓更多農人收獲欣喜?!跋募Z首戰告捷,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基礎,利于保供給、穩物價、惠民生、增信心?!鞭r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說,農業穩定、糧食安全,經濟社會發展就有了基礎支撐,應對國際上的風險和挑戰就有底氣。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纯偭?,從2004年起,我國糧食總產量實現“十二連增”,2012年更是超過1.2萬億斤,此后連續多年穩定在這個新臺階之上。2018年雖略有減產,但糧食總產量依然達到13158億斤??慈司?,我國雖然有著近14億人口,但目前我國糧食人均占有量超過940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醋越o率,我國水稻、小麥、玉米三大谷物自給率保持在98%以上……以僅占世界9%的可耕地面積和6.4%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中國始終是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積極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成就的取得克服了自然災害頻發、資源約束趨緊、生產成本攀升、務農人群老齡化等諸多困難。糧食連年豐收,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亮點之一。
伴隨產量在高位走穩,我國糧食品質也在提升。以今年夏糧為例,從結構看,最適宜種小麥的地區種得多、長得好,小麥主產區、優勢區種植面積增加,地下水超采區等非優勢區則通過輪作休耕進一步調減種植面積。從質量看,夏收優質專用小麥增加,比例達到33%,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從種植方式看,節水、節肥、節藥等綠色生產、降低成本的技術大面積推廣。全國小麥播種藥劑拌種、種子包衣等節藥技術推廣比例達87%,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
目前,雙季晚稻栽播接近尾聲,預計2019年秋糧播種面積達到12.8億畝,與上年基本持平;玉米、大豆等作物長勢好于上年。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今年秋糧再獲豐收有基礎、有希望。
提產能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確保任何時候都能產得出、供得上
五谷豐登,并非僅僅來自風調雨順的自然饋贈,更離不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提升。說到底,糧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因此,保障糧食安全,不只要看產量,更要看產能。
鞏固、提升產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讓中華糧倉越來越穩固,確保任何時候都能產得出、供得上。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要讓有限的耕地產出養活十幾億人口的糧食,必須把耕地保護好,絕不能有閃失。而且,目前我國耕地中尚有70%左右的中低產田,迫切需要通過提高耕地質量,實現旱澇保收、穩產高產。
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建設高標準農田,持續推進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一項項著眼于穩住耕地數量、提升耕地質量的政策接連出臺,確?!安丶Z于地”。
數據顯示,全國已劃定永久基本農田15.46億畝。截至2018年,已建成高標準農田6.4億畝。按照規劃,到2020年要確保建成8億畝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
糧食生產的出路在科技。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我國糧食增產主要依靠增加資源要素投入,但在如今耕地、水等資源約束日益趨緊的背景下,迫切需要轉向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實現量質齊增的新階段。
增加科技投入,強化科技推廣,加大科技培訓,走提高單產的內涵式發展道路;突出高產高效綠色技術集成,將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嫁接進糧食生產……插上科技翅膀,耕作、栽培、植保、灌溉等水平持續改善,藏糧于技正加速成為現實。
截至2018年,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3%,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68%。隨之而來的是,糧食平均畝產也由改革開放之初的337斤提高到749.4斤。
中國人碗里裝中國糧,靠的是中國的種子。據測算,良種對單產提升的貢獻率在四成以上。能否很好地掌握種子選育、生產、加工技術,能否把優質品種推廣到田間地頭,直接關系著糧食安全能否得到有效保障。
多年來,我國的育種家們建立了超級稻、矮敗小麥、雜交玉米等高效育種技術體系。目前,我國水稻、小麥、大豆全部為自主品種,玉米自主品種占90%以上,做到了“中國糧用中國種”。
強機制
加大“三農”投入,提高農民和主產區種糧抓糧積極性
糧豐天下安。連年豐收的背后,凝聚著黨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甘霖,也凝結著億萬農民的勤勞和汗水。
糧食是種出來的,保障糧食安全要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穩定種糧收益預期——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市場,在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的同時,堅持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不斷改進目標價格政策,建立玉米、大豆市場化收購+生產者補貼機制。2019年中央財政安排13億元病蟲防治資金,安排180億元農機購置補貼資金,不讓種糧農民吃虧。
解除種糧后顧之憂——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把分散的作業統一起來,農民合作社日漸成為提高糧食產能的有效途徑。對加入合作社的農戶來說,合作經營不僅可以降成本、提產量,連市場話語權也變強了。目前,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221.1萬家,截至2018年底,納入到農業農村部門家庭農場名錄的家庭農場近60萬家,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36.9萬個,土地經營權流轉比例達36.5%。
糧食也是管出來的,保障糧食安全要調動重農抓糧積極性。
穩住主產區“糧倉”——產糧大縣的糧食產量在全國總產量之中的占比超過“半壁江山”,但產糧大縣往往也是財政窮縣。如何激發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的積極性?取消主產區糧食風險基金地方配套,每年為主產區減輕負擔近300億元;建立產糧大縣、產油大縣、制種大縣等綜合獎勵政策體系,2018年獎勵資金達到428億元,多予少取不讓種糧大縣吃虧。
加強功能區建設——在水土資源環境條件較好、農業基礎設施比較完善的優勢產區,劃定包括稻谷、小麥、玉米三大谷物的糧食生產功能區以及包括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膠等五類重要農產品的生產保護區。據測算,“兩區”建成后,可保障我國95%的口糧消費量,90%的谷物消費量,14%的大豆消費量等。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表示:“抓住‘兩區’就穩住了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保障的基本盤?!?
《人民日報》(2019年08月12日 01 版)
?
大國糧倉根基牢固(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述評(上)
?
“收小麥高興,收豐收的小麥更高興?!苯衲辍叭摹?,山東省供銷社農業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機手李久合一直奮戰在麥收一線。
中原大地,豐收的小麥顆粒歸倉;江南水鄉,田里的中稻茁壯生長;東北沃野,秋糧作物播種完成……大江南北,糧豐農穩。廣袤田野,生機勃勃。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解決糧食安全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強調要確?!肮任锘咀越o、口糧絕對安全”的戰略底線。
1.1萬億斤、1.2萬億斤、1.3萬億斤,近年來我國糧食總產量連攀新臺階。從8億人吃不飽,到近14億人吃不完,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穩產量
總產連續多年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三大谷物自給率超過98%
“今年麥子長得好!強筋小麥畝產都在1300斤以上,比往年增產將近200斤?!弊テ鹨话呀瘘S的麥粒,河南省夏邑縣田豐家庭農場負責人李獻海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
放眼全國,2835億斤的夏糧總產量讓更多農人收獲欣喜?!跋募Z首戰告捷,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基礎,利于保供給、穩物價、惠民生、增信心?!鞭r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說,農業穩定、糧食安全,經濟社會發展就有了基礎支撐,應對國際上的風險和挑戰就有底氣。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纯偭?,從2004年起,我國糧食總產量實現“十二連增”,2012年更是超過1.2萬億斤,此后連續多年穩定在這個新臺階之上。2018年雖略有減產,但糧食總產量依然達到13158億斤??慈司?,我國雖然有著近14億人口,但目前我國糧食人均占有量超過940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醋越o率,我國水稻、小麥、玉米三大谷物自給率保持在98%以上……以僅占世界9%的可耕地面積和6.4%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中國始終是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積極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成就的取得克服了自然災害頻發、資源約束趨緊、生產成本攀升、務農人群老齡化等諸多困難。糧食連年豐收,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亮點之一。
伴隨產量在高位走穩,我國糧食品質也在提升。以今年夏糧為例,從結構看,最適宜種小麥的地區種得多、長得好,小麥主產區、優勢區種植面積增加,地下水超采區等非優勢區則通過輪作休耕進一步調減種植面積。從質量看,夏收優質專用小麥增加,比例達到33%,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從種植方式看,節水、節肥、節藥等綠色生產、降低成本的技術大面積推廣。全國小麥播種藥劑拌種、種子包衣等節藥技術推廣比例達87%,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
目前,雙季晚稻栽播接近尾聲,預計2019年秋糧播種面積達到12.8億畝,與上年基本持平;玉米、大豆等作物長勢好于上年。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今年秋糧再獲豐收有基礎、有希望。
提產能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確保任何時候都能產得出、供得上
五谷豐登,并非僅僅來自風調雨順的自然饋贈,更離不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提升。說到底,糧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因此,保障糧食安全,不只要看產量,更要看產能。
鞏固、提升產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讓中華糧倉越來越穩固,確保任何時候都能產得出、供得上。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要讓有限的耕地產出養活十幾億人口的糧食,必須把耕地保護好,絕不能有閃失。而且,目前我國耕地中尚有70%左右的中低產田,迫切需要通過提高耕地質量,實現旱澇保收、穩產高產。
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建設高標準農田,持續推進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一項項著眼于穩住耕地數量、提升耕地質量的政策接連出臺,確?!安丶Z于地”。
數據顯示,全國已劃定永久基本農田15.46億畝。截至2018年,已建成高標準農田6.4億畝。按照規劃,到2020年要確保建成8億畝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
糧食生產的出路在科技。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我國糧食增產主要依靠增加資源要素投入,但在如今耕地、水等資源約束日益趨緊的背景下,迫切需要轉向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實現量質齊增的新階段。
增加科技投入,強化科技推廣,加大科技培訓,走提高單產的內涵式發展道路;突出高產高效綠色技術集成,將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嫁接進糧食生產……插上科技翅膀,耕作、栽培、植保、灌溉等水平持續改善,藏糧于技正加速成為現實。
截至2018年,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3%,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68%。隨之而來的是,糧食平均畝產也由改革開放之初的337斤提高到749.4斤。
中國人碗里裝中國糧,靠的是中國的種子。據測算,良種對單產提升的貢獻率在四成以上。能否很好地掌握種子選育、生產、加工技術,能否把優質品種推廣到田間地頭,直接關系著糧食安全能否得到有效保障。
多年來,我國的育種家們建立了超級稻、矮敗小麥、雜交玉米等高效育種技術體系。目前,我國水稻、小麥、大豆全部為自主品種,玉米自主品種占90%以上,做到了“中國糧用中國種”。
強機制
加大“三農”投入,提高農民和主產區種糧抓糧積極性
糧豐天下安。連年豐收的背后,凝聚著黨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甘霖,也凝結著億萬農民的勤勞和汗水。
糧食是種出來的,保障糧食安全要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穩定種糧收益預期——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市場,在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的同時,堅持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不斷改進目標價格政策,建立玉米、大豆市場化收購+生產者補貼機制。2019年中央財政安排13億元病蟲防治資金,安排180億元農機購置補貼資金,不讓種糧農民吃虧。
解除種糧后顧之憂——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把分散的作業統一起來,農民合作社日漸成為提高糧食產能的有效途徑。對加入合作社的農戶來說,合作經營不僅可以降成本、提產量,連市場話語權也變強了。目前,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221.1萬家,截至2018年底,納入到農業農村部門家庭農場名錄的家庭農場近60萬家,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36.9萬個,土地經營權流轉比例達36.5%。
糧食也是管出來的,保障糧食安全要調動重農抓糧積極性。
穩住主產區“糧倉”——產糧大縣的糧食產量在全國總產量之中的占比超過“半壁江山”,但產糧大縣往往也是財政窮縣。如何激發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的積極性?取消主產區糧食風險基金地方配套,每年為主產區減輕負擔近300億元;建立產糧大縣、產油大縣、制種大縣等綜合獎勵政策體系,2018年獎勵資金達到428億元,多予少取不讓種糧大縣吃虧。
加強功能區建設——在水土資源環境條件較好、農業基礎設施比較完善的優勢產區,劃定包括稻谷、小麥、玉米三大谷物的糧食生產功能區以及包括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膠等五類重要農產品的生產保護區。據測算,“兩區”建成后,可保障我國95%的口糧消費量,90%的谷物消費量,14%的大豆消費量等。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表示:“抓住‘兩區’就穩住了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保障的基本盤?!?/span>
《人民日報》(2019年08月12日 01 版)
?